每个人提到癌症,都免不了“谈癌色变”
因为癌症的死亡率高,治愈率低
就算治好了,也有复发的可能
但癌症“防胜于治”
倘若早发现
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可以得到预防
小贴士
实际上,癌症的形成非常缓慢,人体长期暴露在致癌环境下,大约需要约20-30年才能发展成为癌。期间要经历细胞转化、癌前病变、原位癌、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等多个步骤。
在此前的二三十年里,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和消灭癌症。因此,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另外
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
如果我们懂得及时“刹车”干预
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
1、慢性萎缩性胃炎→胃癌
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:
正常胃黏膜→慢性浅表性胃炎→慢性萎缩性胃炎→肠化生、异型增生→胃癌
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,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、肠上皮化生(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),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:多为上腹痛、腹胀、腹部不适、食欲不振等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,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,通常不会癌变。
▼ 干预方法:
1. 检查
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,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~2年查一次胃镜,并积极治疗。
2. 戒烟酒
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、饮酒正相关。
3. 规律饮食
饮食要细嚼慢咽、少吃腌制食品、不要暴饮暴食、不吃辛辣霉变食物。
2、腺瘤性肠息肉→肠癌
肠息肉有很多类型,其中,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,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,癌变的机会较高。
一般从息肉到癌变,平均要5~15年。在这阶段,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,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。
▼ 干预方法:
1. 检查
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,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,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。
2. 戒烟戒酒
大量饮酒、吸烟,使基因突变,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。
3. 少吃
高动物蛋白、高脂肪的食品,减少食用精粮,减少腌制、烟熏类食物。
4. 多吃
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,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、粗粮,比如豆类、红薯、小米、高粱、玉米等。
5. 运动
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,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,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、减少肠道炎症,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。
3、肺结节:不典型腺瘤样增生→肺癌
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,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。其中,结节越大,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▼ 干预方法:
1. 检查
年龄在50岁以上,有30年以上吸烟史,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肺癌高危人群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。
2. 戒烟
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,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。
3. 注意室内通风
防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,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,改善室内空气质量。
4. 减少厨房油烟
烹饪尽量减少油炸、煎炒。炒菜前要开窗户、开抽油烟机,炒菜后抽油烟机要再开5-10分钟。
4、肝硬化→肝癌
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: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。
85%以上的患者都有肝炎的背景疾病,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,酒精性引发的脂肪肝或是非酒精性引发的脂肪肝,可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高危因素。
▼ 干预方法:
1. 检查
高危人群,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。如果肝脏发现有问题,可能我们进一步要进行CT或者核磁的检测。
2. 积极治疗
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,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。
5、乳腺非典型增生→乳腺癌
乳腺癌发展要经过:
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→非典型增生→原位癌→浸润性癌
▼ 干预方法:
1. 检查
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,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;45-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。如发现有癌前病变,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。
2. 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
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,甚至发生癌变。
3. 保持好心情
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,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。
4. 医生推荐一种自查的方法
对着镜子两手叉腰,一只左手置于脑后,用右手来查左侧乳腺,首先从向心性往外扩展,一定要平压乳腺不要捏,顺时针也行逆时针也行,一圈一圈一直到腋下,到腋下以后再查一下腋窝淋巴结有没有肿大。
对侧的查法也一样,把右手置于脑后,用左手来查。
6、交界痣→黑色素瘤
交界痣多长在手掌、足跖、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,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。
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,边界模糊,颜色深浅不一,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,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,就要及时就诊。
▼ 干预方法:
1. 化学剥脱或激光祛痣方法刺激性较大,不推荐大的交界痣这样处理。
2. 生活中避免过多摩擦,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,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。